儿童是全宇宙最高级的学习者,人类的大脑自胚胎时期就已开始发育,直到5岁前都是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支持儿童健康发展,同时让他们充分发挥潜能的两个最重要因素为:
1. 提供一个安全、刺激的物理环境。
2. 促进儿童与充满爱心的成年人频繁、温暖、反应灵敏的互动
对儿童和育儿者而言,城市的结构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他们所能接触到的服务设施都是根据设施的位置以及交通网络的覆盖。能在短时间内接触到生活所需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婴幼儿和育儿者友好的城市环境往往能做到以下几点。
在短距离范围提供多元化的便民服务
育儿者的责任使得他们需要频繁往来提供食物、教育、医疗和其他必需服务的设施。
如果这些设施都可以在他们附近设置,同时配合安全、舒适及便利的步行和骑车环境,可减少对婴幼儿和育儿者的出行负担,提升育儿者的情绪和出行欲望,整体有利育儿者与儿童之间的良好互动。
提供安全及可探索的环境
城市环境对儿童的影响非常极大。对儿童健康发展而言,一个安全,有趣及可探索的必不可少。
健康的空间可营造情感和互动氛围,加强育儿者与婴幼儿的互动关系。因此在居家环境附近设置绿色、安全及健康的户外环境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步行优先,同时结合不同交通工具
育儿者的出行轨迹往往比普通成人多样化。通常需要根据情况实时调整,也可能需要在一次出行中包含多个目的地。
因此,通过设置良好的步行和骑行环境,高频率交通服务,同时提供交通工具间的便捷换乘,可提升出行便利和灵活性,全天候满足这些人群的出行需求。
打造儿童15分钟近邻生活圈
15分钟近邻生活圈是指儿童和育儿者可从家里出发,通过15分钟以内的步行,骑行或使用其他可持续交通工具,到达基础的公共和服务设施,及连接城市其他地区的高频率公共交通的站点。但是,此设计并非指打造一个封闭管理,自给自足的社区。
最理想的15分钟生活圈是以步行方式计算。对于儿童和育儿者而言,这意味与其日常生活相关的场所应该集中在方圆500米范围内 (相当于15分钟步行可达距离)
不过,考虑到并非所有社区均能提供以步行为主的15分钟生活圈,而且对儿童友好的生活圈应该优先从最大程度包含一切需要的设施。
所以,儿童和育儿者的15分钟生活圈被界定为在任何交通工具15分钟覆盖范围内的设施。这包括由方圆1公里 (相当于15分钟骑行), 至2.5公里以内 (相当于乘搭15分钟公交) 的设施。且这些设施应该受各种可持续交通工具方式覆盖。
虽然15分钟近邻生活圈尽量保障生活的基本所需能设置在儿童和育儿者的附近,但是每个人的15分钟生活圈的大小还是取决于其他因素。例如儿童和育儿者自身的通行能力、所携带的物品,同时需考虑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例如公交班次频率以及环境因素,比如附近地势和街道网络的设计。
因此,从整体角度出发,儿童友好的生活圈倡导的是将保障儿童和育儿者生活所需的基本设施均设置在附近,且步行能抵达的地方。
近邻生活圈的基本要素
能给社会,尤其婴幼儿和育儿者提供健康、安全和便利社区环境而需确保满足的五个基本要素包括:
基础设施 (The Basics)
提供保障生活及支持安全便利出行的的公共设施。包括应急服务、水电设施、雨水处理、生活垃圾收集、排污设施、公共交通以及区域街道网等。在80年代,印度孟买Charkop区为中低收入家庭建设基本房屋。在居民以及自助群体的升级改造下,现在该区已发展为一个繁华的社区
"本地好出行" (Local Mobility)
通过设置连续和高连接性、安全及宽阔、人车分离的步行和自行车道。同时在这些通道提供良好的照明、遮盖、座椅、景观、安全过道,以及对儿童步行和游玩区域网络进行规划,将步行和骑行打造为婴幼儿和他们的育儿者首选的短距离出行模式。
"本地好去处" (Local Play)
通过高密度的设置多元化游玩设施,包括口袋公园、儿童游乐场、开放街道、绿化带、以及适合不同年龄层使用的设施,在区域内打造不同适合游玩的好去处。同时通过管理街道树木和景观,在不同公园设置处理雨水的生物沼泽地,推动设施的环境保护作用,做到 "一物多用",致力打造可持续城市。
"本地好设施" (Local Destinations)
通过将育儿者日常生活目的地设置可步行或骑行范围内,给所有家庭打造包容性的社区。将食物、医疗设施、托儿所、便利服务、商业零售等日常生活目的地结合,且根据区域内不同房屋的类型及分布位置,居民的使用需求及频率和步行性需求等设置。
"本地好环境" (Local Environment)
在城市环境推动非机动车交通 (Non-Motorized Traffic (NMT) 领域发展,减少建设鼓励机动车增长的环境,能将城市空间回馈市民。通过减少机动车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打造干净、宜居的城市环境。这些可通过安全街道设计、慢行区、公共交通专用道、低或零排放区域、城市机动车通行收费,废除建筑物配建停车位要求落实。
十分钟公交 (10-Minute Transit)
在推动非机动车交通 (Non-Motorized Traffic (NMT) 的同时,需要确保儿童能最大程度的接触城市不同地方里的机会。因此,“十分钟公交” 是确保生活圈对外交通的最重要因素。
满足 ”十分钟公交“ 条件需要生活圈里设置 “十分钟公交” 的站点。这些站点必需在任何时间(包括周末) 提供10分钟间隔以内的公交服务,确保儿童及育儿者等候公交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
资料来源:儿童友好联盟
(https://mp.weixin.qq.com/s/LhL4pjwjjUcqg_65pP6wtQ)